近几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出现,使肉鸭生产无论在品种选育、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等方面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肉鸭生产企业也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饲养过程中,目前困扰肉鸭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便是如何提高肉鸭的成活率。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调研,总结出提高肉鸭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措施,供广大养鸭户参考。
一、防治鸭肝炎、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三大疫病
引起鸭群发病的疾病很多,但是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三大疾病是目前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总死亡的85%以上。因此,做好此三种病的防治将成为养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鸭病毒性肝炎该病是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经常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群。成年鸭能被感染,但不发病。被感染的成年鸭子常成为带毒者,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其它鸭子。鸭群一旦感染,其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90%以上。但随着鸭群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渐减。
一般情况下,病初雏鸭未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几小时后便可波及全群,并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大部分病鸭精神不振,头颈短缩,两翅下垂.行动呆滞,食欲废绝,不久死亡。有些病例则表现为神经痉挛性抽搐,病鸭侧卧,步态不稳,两肢抖动,倒地蹬踢,呼吸困难。临死前,病鸭头颈背向呈角弓反张,故有“背脖病”之称。还有少数病鸭腹泻,排黄白色或灰绿色稀粪,严重病鸭的喙部和爪尖呈紫红色。本病特征性病变是肝脏肿大,质地脆弱,色泽暗淡或稍黄,表面有出血性斑点。
对该病的防治除了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防疫消毒制度之外,及时做好免疫接种非常重要。必要时还可采取抗体疗法。目前使用的疫苗是鸭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成年种鸭开产前皮下注射2次,每次1ml,间隔2周;开产后3个月再强化免疫一次。如果种鸭未接种疫苗,则雏鸭必须在1日龄注射疫苗,使其获得免疫力。一旦小鸭发生本病,应迅速采用早期康复鸭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每只注射1ml,必要时次日再重复注射1次。
2.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感染,通常2~8同龄雏鸭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饲养管理粗放、卫生条件和饲料质量差等因素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t最急性病例常无任何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表现嗜睡,缩脖,喙抵地面,两肢软弱,不愿走动,共济失调,不想饮食,眼有分泌物。濒死期出现神经失调症状,如摇头、点头或背脖,进而出现全身痉挛性抽搐,很快死亡。亚急性或慢性病例主要表现沉郁,困乏,食欲减退,头颈歪斜,不断呜叫,时而转圈、时而后退,但安静时症状稍有缓解,也可采食、饮水,很像健康鸭。本病主要病变是心脏、肝脏和气囊壁浆膜面上有纤维素炎性渗出物,形成心包炎、肝周炎或气囊炎。
防治该病要从以下三方面人手:(1)加强饲养管理。饲养密度合理,通风良好,防止潮湿,勤换垫草,采用“全进全出”育雏方法;(2)药物防治。应用四环素、土霉素和多粘菌素B等,对该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土霉素的用药方法是按0.04%的比例混于饲料内,连喂3~5天;5%恩诺沙星液连用3~5天;林可霉素200克/吨料,连喂3~5天;(3)接种疫苗。用油佐剂灭活苗于7日龄皮下注射,可保护到上市(6~7周龄)。
3.鸭大肠杆菌病该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6周龄小鸭,在临床上与鸭传染性浆膜炎难以区别。发病原因多是由于鸭场卫生条件差,地面潮湿,舍内通风不良,饲养过密等因素引起。病原一般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体内.但不一定即刻发病,当机体抗病力降低或患其他疾病时才引起败血症。种蛋被粪便污染常导致小鸭卵黄感染和胚胎死亡,直接影响出雏率,也会引起雏鸭1周龄内死亡。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质虚弱,腹围较大,常有下痢。较大雏鸭发病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缩颈嗜眠,两眼和鼻孔处常有分泌物,有的病鸭排出灰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体质衰竭或脱水死亡。成年病鸭表现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可见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该病主要以败血症变化为特征,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铜绿色,脾肿大呈紫黑色,也有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腹水为淡黄色等病理变化,与鸭传染性浆膜炎一样。
防治鸭大肠杆菌也要从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菌苗接种和采用有效药物三个方面人手。目前已有鸭浆膜炎和大肠杆菌多价联苗,应用效果很好。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类和呋喃类药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也有良好治疗效果。由于一般肠道细菌容易对常用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应作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早期治疗。现举例如下:
氟哌酸 0. 01% 拌料,连用3天
土霉素碱 0.08%~0.1% 拌料,连用5~7天
痢特灵 0.02%~0.04% 拌料,连用5~7天
二、控制幼雏的早期死亡
控制幼雏的早期死亡是关系肉鸭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育雏阶段出现弱雏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性感染和脱水而引起的。
1.减少种蛋污染许多鸭场由于没有固定的供种鸭产蛋的蛋槽,种鸭产蛋后,潮湿地面或垫草上的粪污便很容易污染种蛋。其中大量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病原微生物便通过蛋壳侵入蛋内,致使孵化过程中发生死胚、胚胎发育不良或孵出后成为弱雏。同时.在孵化过程中,污染的种蛋中的细菌会继续感染其它种蛋或出雏间的幼雏。另外,如果种鸭带菌也会使所产的部分鸭蛋带菌,最终导致死胚或孵出后弱雏增加。为此,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鸭舍内通风干燥,注重种鸭舍的环境卫生,防止种蛋污染是控制幼雏的早期死亡关键。
首先,在鸭舍墙边安装产蛋槽(每3~5只种鸭设一个产蛋槽为宜),槽内垫干草,这样可以保证种蛋的清洁,防止粪便污染种蛋。对于产在院落、河岸或河内的种蛋多被细菌污染,要严禁人孵,这些蛋在孵化过程中可能会污染整个孵化器。其次,种蛋要及时收集(每2小时收集一次)并迅速送入蛋库或洗蛋室。蛋库的温度保持在12℃左右,相对湿度为75%,并定期消毒。洗蛋时,先用洗涤剂冲洗,再用45℃的温水淋浴冲洗,保证蛋壳表面无菌。
第三,孵化器要严格消毒。采用全进全出式孵化,消毒应在出雏后或入孵前进行;循环式孵化应在入孵后12小时内进行一次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严禁人孵后24~96小时内消毒,此刻鸭胚对甲醛敏感。对于运雏木箱或运雏盘应于每次使用后进行彻底消毒,待下次接雏时使用。
三门峡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饲料
颗粒机是养殖户们不错的选择。
第四,在新生鸭雏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抗菌药物是控制幼雏的早期死亡的有效措施。例如可用恩诺沙星饮水,每5kg水加入5%恩诺沙星5mL,每天饮1次,连用3~5天。
2.防止雏鸭脱水雏鸭因为不能及早地得到饮水而造成脱水是幼雏早期死亡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细菌感染、出雏器过于干燥、育雏室水源少或饮水器位子放置不当等原因,常会使幼雏不能及时得到饮水。因此,管理上应将饮水器设于热源附近,靠近饲槽或食盘的地方,以便于雏鸭寻找水源,并注意引用水的卫生。
3.控制霉菌性肺炎地面育雏的鸭场,除了注意育雏室的保温措施之外,还要注意鸭舍的防潮防湿。要勤换垫草,绝对禁止使用发霉的垫草,以免发生霉菌性肺炎。切忌将不同周龄的雏鸭置于同一育雏室内混养,因为不同周龄的雏鸭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而且,周龄较小的雏鸭在采食和饮水时处于明显弱势位置。
三、避免出现残鸭
发生残鸭的主要原因是雏鸭的脱腱症。这是育雏期间的常见病,有的鸭场每批雏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且多见于网上育雏的鸭场。发生脱腱症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锰、胆碱或生物素所致。病鸭表现为跗关节弯曲,腿脱出。一般于1周龄后开始出现症状,久之不能走动,常被误认为是软骨症。
发生此病后,首先要检查饲料的质量并迅速更换饲料。对有问题的饲料要检查微量元素锰、胆碱和生物素的含量,特别要求每公斤饲料中锰的含量应不低于4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