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秸秆曾经是传统的造纸原料。由于麦秸秆纤维短、杂细胞多、硅含量高,在制浆过程中使用化学手段污染大,排放的黑液难以治理。对于麦秆制浆造纸最可靠的治污工艺是正规的碱回收装置,但安装该装置费用高,年产5万吨的造纸企业要上这样一套设备,需投资近6000万元,而成都地区的造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往往拿不出大量的资金,这就成了横在成都地区造纸工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
二、小麦秸秆还田技术。一是成都地区推广采用的是免耕覆盖沃土技术,操作简单,省工、节本,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是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主要措施。关键措施是亩施2公斤秸秆腐熟剂,小麦收割时就将秸秆平铺田面并施“腐杆灵”,水稻秧苗抛栽或抛钉,大小春不动土,连续免耕,田越种越肥,还节约劳力,节省成本。二是江苏推广“秸秆全量还田与机插秧技术集成”技术,应用中可一次完成稻麦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秸秆翻埋数量大、效率高、质量好,能满足不同后续作业的农艺要求。三是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腐熟周期短、产量高、无环境污染、科学配比肥效高等优点。


农作物秸秆其实也可以经过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饲料,这样不仅使农作物秸秆得到了综合利用,而且还能是老百姓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五、生产沼气。试验证明,用麦秸所产生的沼液是极好的有机肥,不仅作物产量高,而且庄稼不生病虫害。秸秆预处理复合菌剂技术是利用以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为沼气发酵原料,加入秸秆复合菌剂处理堆沤,然后与沼气接种物入池产生沼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六、秸秆生产绿色建材。一是用秸秆为填充料,以膨润土或膨润类粘土为基料,以水玻璃作粘结剂按适当配比配料。生产工艺是将秸秆切割成一定尺寸,与其它原料混合,喂人挤压机,连续挤压成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坯板,然后按一定长度切割,在自然环境或热风下干燥,再机械加工成可供建筑安装的板材。该板材适用于建筑物内外墙,其特色是轻质高强度,适应各种气候变化。二是以秸秆为基料,以硅酸盐水溶液和水玻璃作粘结剂,按需要添加淀粉或有机纤维素成型助剂,外参亚粘土配料。将该配合料混合、均化处理、注模,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热压干燥一定时间,可生产出具有良好隔热隔音性能的轻质高强建筑板材。三是用聚异酸酯有机粘结剂与秸秆配料,外掺用作防火剂的水玻璃、防静电剂和杀菌剂,经模压工艺成型,由此制成的建筑板材具有轻质、低导热性、防静电、阻燃、抗菌的功能。四是将短切秸秆浸泡在砌砂溶液中处理,取出晾干,再在氢氧化钙浮液中处理,取出晾干。经这样处理的秸秆可作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的优质芯材,生产轻质夹芯复合墙板。五是用秸秆的屑与亚粘土配料生产出超轻质建筑砖;
七、秸秆是优良的生物质能源。一是农作物秸秆气化技术。气化是指将固体或液体燃料转化为气体燃料的热化学过程。当秸秆类物料燃烧时,需要一定量的氧气,如果提供的氧气等于或多于这个值,秸秆便可以充分地燃烧了,最后的残余物为灰分。如果提供的氧气是少于这个值,秸秆在燃烧过程中便不能全部烧掉,提供的氧气越少,没能烧掉的可燃成分就越多,这些可燃成分包括炭、可燃性气体(CO、H2、CH4),这就是秸秆气的主要成分。家用秸秆制气炉是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新产品,采用先加料后使用专用的电子点火器点火的先进技术,避免了同类产品中先点火后加料浓烟滚滚污染环境的问题。使用新型秸秆制气炉每2公斤秸秆固化成型原料可产气燃烧50分钟,炒好三个菜,蒸熟一锅米饭,比直接燃烧秸秆热能利用提高80%以上,且清洁卫生、无烟尘。家用秸秆制气炉的普及推广,将使我国大量的农作物废弃物、林木废料、薪柴等生物质废料变成宝贵的生活新能源。家家户户都能用上洁净、方便的秸秆制气炉,对盘活我国民用生物质能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解决我国农田焚烧秸秆、缓解农村能源供应短缺问题开辟了一条很好的路子。秸秆气化区域供气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它能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山林柴草为原料,生产气体燃料,然后利用管道供给农户作为生活和生产所需的气体燃料。采用具有主、副气气化炉的新型下吸式复式气化技术,气化反应充分,焦油可以得到充分的裂解气化。采用先进的燃气净化工艺,有效地清除了燃气中的焦油和灰尘。采用属于常压的定容压力储气罐,提高了燃气输配压力,增加了供气半径。像天津市宁河县盆罐村秸秆制气供应站就已建成这样的供气小网络;北京房山区农村能源办引进了5种生物质气化炉,兴建5个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将农民送来的柴草,经过粉碎和高温挤压,制成燃料块或颗粒,作为生物质气化炉的燃料,为9个村2000户村民做饭和冬季取暖。二是机制木炭是一种环保炭,本身不含硫等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无烟、无味,且发热量大、燃烧时间长,比传统林木炭在质量、性能方面更优越。生产机制木炭的设备采用环保型木炭机,烧制过程中排出的烟气经冷凝器,使焦油分离出来,从而使废气达到排放要求。木炭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医药、环保、服装等工业领域,食品烧烤、涮火锅、取暖等民用。据专家估计,目前国内仅化工,冶金行业木炭年需求量达600万吨,食品行业木炭年需求量约500万吨。我国每年木炭生产量达千万吨以上。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木炭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国际市场对木炭的需求也逐年攀升,每年都有大批韩国、日本、东南亚、美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寻找木炭资源,但是,以我国当前的生产能力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国内市场价格一般为1600-3000元,吨,国际市场价格一般为2500-4000元/吨,若制作成“功能炭”市场价格至少在2万元,吨左右。机制木炭与传统原木(树)炭相比具有含碳量高、发热量大、挥发份小、燃烧时间长——是普通原木(树)炭的3-4倍,且无烟无味等优点,因此深受海内外用户的青睐。利用废弃锯末、秸秆、树枝、木屑、谷壳、竹屑等通过高温高压等手段制作成型,再进行碳化处理而成,其产品不含硫、钾、氮等元素,燃烧时无氧化硫、硫化钾、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无灰尘上扬,无炸裂等现象,易着火,是理想的取暖、烧烤燃料,是居家取暖和饭店烧烤、火锅燃料及工业用碳最理想的替代品。秸秆生物质蜂窝煤正在成为全国性的“绿金”产业,它正在逐步成为传统“黑金”能源的代用品。我国有13亿人口,绝大多数居任在农村和小城镇,其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燃烧,因此,开发秸秆生物质蜂窝煤代替燃烧是最佳选择。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已将“农作物秸秆制成固体成型燃料代替煤炭”列为“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项目。成都市大量存在的火锅店为杜绝安全隐患,禁止使用液化气后将给机制木炭的应用带来巨大的商机。三是目前的生物燃料主要指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科学家早就知道,植物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化为燃料里的碳氢化合物和其它有用的化学物质。燃料乙醇的主要成分包含在秸秆内长而疏松的分子一淀粉中。把淀粉变成糖再发酵成为乙醇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在不影响全国粮食供应的前提下用玉米、糖、食用油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数量是有限度的。许多国家对下一代生物燃料一纤维素燃料寄以厚望,认为:交通工具燃料的终极来源将是纤维素,因为它是地球上盛产的有机分子。跟淀粉一样,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但包裹紧密极难拆散。假如找到有效的办法打破这种分子,就能有许多种农业废弃物或专门种植的能源作物成为这个新兴行业的原料。希望纤维素乙醇将在未来5~10年内实现商业化生产。鼓励生物燃料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积极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利用资源巨大的植物生物质(秸秆类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据专家推测,当生物酶及触媒技术取得突破时,秸秆堆将成为21世纪的油井。
三门峡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颗粒机、秸秆压块机、饲料颗粒机等生物质燃料饲料成型机械设备,同时我们还有大量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