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锯缘青蟹课题组在总结国内外近10年来在锯缘青蟹摄食、消化生理、能量代谢、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等)和碳水化合物等的营养需求,以及幼体饵料营养强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并按我们现在承担的“863”计划项目“锯缘青蟹大规模人工育苗”的研究内容之一,研发锯缘青蟹后期幼体专用配合饲料,设计、筛选锯缘青蟹系列配合饲料配方,并根据其摄食习性和饲料特点,制定、改进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福建省华龙饲料技术集团公司福州预混料总厂合作研发出了锯缘青蟹系列无公害配合饲料.本文主要报道我们自行研发的青蟹系列配合饲料实验室和大田的饲养实验结果,以期为青蟹规模化人工育苗生产的合理投饵以及青蟹健康养殖提供系列优质配合饲料,推进养蟹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一、实验室饲养试验试验用蟹及来源
试验于2003年7月15日日月15日在863计划项目“锯缘青蟹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福建诏安育苗基地进行,试验用蟹为该育苗基地繁育的锯缘青蟹大眼幼体,选择体色呈淡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活力强、体质好的大眼幼体作试验对象,试验饲料配制
富通新能源销售的饲料颗粒机是养殖户们生产颗粒饲料不错的选择。
根据我们课题组已有的有关锯缘青蟹幼体和仔蟹的营养生理、营养需求和摄食生态的研究成果,选择优质进口鱼粉、酵母粉、膨化大豆粉、虾头粉、玉米粉、麦麸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饲料基础配方,并初步确定了饲料加工工艺,以璨宝牌HJ-I水产饲料粘合剂为粘合剂,用小型挤压颗粒机生产出大眼幼体及仔蟹专用配合饲料(由课题组与福建华龙集团福州饲料预混料总厂合作生产,配合饵料营养成分见表1),进行实验室饲养试验和大田饲养效果评价.试验分组及饲养管理
将试验用蟹用Sartorius牌电子天平(精度O.Olmg)准确称重后,随机放入规格为2.5L的无毒聚乙烯塑料桶中,每桶盛水1.5L,水深12~15cm,试验分成3处理组,处理1为配合饵料组,处理2为配合饵料(50%)和天然饵料(为短齿蛤,50%)混合组,处理3为天然饵料组,每桶为一个实验组,放养大眼幼体1只,每一处理设组30个平行.试验用桶全部吊养于40m2的水泥池中。
每天早上剔除死蟹和残饵,换水1/3.间歇充气,日投饲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每天8:00、16:30各投喂一次.养殖水体水质条件为:水温为29士1℃,溶解氧7.90~8.49mg/L,pH7.2+0.3,NH3-N 0.009~0.0013mg/L.盐度25-15,饲养32d,大眼幼体发育变态成至III期仔蟹,
当大眼幼体经过第一次蜕皮,50%发育变态为I期仔蟹后,分别统计I期仔蟹和未蜕皮的大眼幼体个数,并准确称取仔蟹体重:当I期仔蟹再次蜕皮成为II期仔蟹后,分别统计I期和II期仔蟹数;并称取它们的体重,计算平均体重,余此类推.根据所得结果计算出仔蟹的体重增长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平均蜕皮频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平均蜕皮频率;n……存活仔蟹发育期数;In….对应发育时期的存活仔蟹个数;N……存活各期仔蟹的总数,
仔蟹的甲壳宽和甲壳高采用上海新浜量具厂生产的三圈牌游标卡尺测定.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的实验数据资料采用sPss系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存在显著差异,则用D uncans多重比较法进一步确定组间差异.
试验二、大田饲养试验
试验用青蟹苗种:购自“锯缘青蟹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863计划项目诏安育苗基地的全人工苗口期仔蟹。
试验期:2003年7月18日-10月18日,共计90d.试验地点:诏安县桥东镇含英村民委员会青蟹养殖户林文彬承包的养殖池,试验分组及饲养管理: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一处理3平行.试验组3口面积为0.13公顷的护坡十池,分别饲喂自行研发的系列配合饲料(营养成分见表1),对照组同为3口面积各为0.13公顷的护坡土池,全部投喂花蛤、鲜杂鱼等天然饵料,饲养管理按健康养殖常规管理措施进行,分四次取样测定壳宽、壳高、体重等指标。
数据处理:同试验一.
2、结果
试验一的结果
不同处理对仔蟹增重率的影响
大眼幼体发育变态为口期仔蟹时,各处理组仔蟹的增重率差异不显著(p>O.05);随着饲养期的延长,各处理组的生长也慢慢地表现出差异,饲养到15d各处理组差异呈明显化,饲养32d后,各处理组仔蟹的增重率见表2.以处理2组的仔蟹增重率最大,为239.37%,处理3组次之,为211.11%,处理1组最低,为210.65%.统计分析表明,处理2与处理1和处理3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处理1和处理3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