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省政府发布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通告》,先后召开秸秆机械化专题会议和关中部分市县乡玉米秸秆机械化加工饲草动员会。在财政、计划、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农机和环保部门的通力合作,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实施效果
3年来,陕西省累计投资1920万元专项用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以省政府确定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区为重点,通过示范推广,引进机械4.9万台,综合利用规模已达到100万hm2,占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种植面积的400。其中小麦高留茬免耕播种玉米达到35.8万hm2: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达到36.7万hm2;秸秆饲草加工能力达到750万t(含传统铡切)。秸秆挤丝揉搓技术的应用,使玉米秸秆的采食率达到97%,利用率较传统铡切提高30%。秸秆直接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相当于每公顷施入750kg标准肥。玉米硬茬播种和玉米免耕旋播技术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种植成本。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为畜牧业、造纸业、轻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玉米秸秆挤丝揉搓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季节性吸纳农村劳动力8万余人,拉动省内农机生产企业增值2000多万元,农作物秸秆也可以经过
秸秆颗粒机、
秸秆压块机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或者颗粒饲料,这样不仅做到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而且还使老百姓的收入增加。
二、主要做法
1.多部门支持,环保、农机通力合作在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中,陕西省财政、农业、发改委在资金上给予了积极支持,投资1920万元(其中省环保专项投资700万元)专项用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环保、农机两部门密切配合,召开三夏、三秋现场会,举办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班,仅2004年,两局就召开现场会5次,举办饲草加工技术培训班10期。并将利用和执法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2.示范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照省委副书记袁纯清在全省秸秆饲草加工动员会上的要求,秸秆饲草技术发展按照“农户为载体,公司作纽带,政府来引导,市场搞运作”的思路,确定了省抓基地,市抓示范区,县抓示范户(点),典型引路,点面结合,示范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推广方法,使秸秆饲草产业跃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抓基地。以基地为平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企业化运作模式,发展秸秆商品饲草,承担技术培训、技术配套服务、机械配套、饲草集中加工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抓示范小区。主要围绕畜牧养殖小区和集中养殖区配套大型机械,传统青贮和袋装微贮相结合,产地利用和产业化利用相结合。三是抓示范点(户)。主要针对有一定市场认识,有一定技术能力,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农民和组织,开展秸秆饲草加工,青贮、袋装微贮、干贮相结合,成为饲草加工的主体。目前已在全省建立了10个省级示范基地,100个养殖示范小区和1000个示范户,使秸秆饲草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秸秆饲草的加工能力达到250万t。
3.以玉米秸秆饲草加工技术为突破口,多项技术并举秸秆加工饲草已成为养殖户实现自给自足或加工商品草,增加收入的重要方法,机械化的应用,扩大了加工规模。同时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玉米免耕覆盖旋播技术、秸秆留茬粉碎还田技术等,多项技术措施并举,共同发展,扩大了秸秆综合利用的范围。
4.选择自愿,确保农民利益为了保证项目执行中的公开、公正、透明,确保农民利益,对所有示范推广的机械设备进行公开招标。充分尊重农民自愿选择权,将优惠政策兑现给农民,确保了农户利益。
5.加强质量监督,保证服务到位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省农机局成立了产品质量督查组,为项目县培训质量监督信息员,对生产企业和使用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企业和县农机部门共同签订农机产品“三包”技术服务责任书,共同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了项目的执行质量。
3年来,陕西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得到了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的肯定,符合农民的需求,符合陕西省发展畜牧业主导产业的各项政策。但目前的利用水平和实际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力度,扩大利用规模,不断提高利用水平,以确保到2010年粮食作物秸秆的禁烧和综合利用达到133.3万hm2.机械化综合利用水平达到60%。